2018,河南志在能源轉型
(一)煤電領域。
1.淘汰落后產能。2017年,編制完成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行動方案和鄭州市區及周邊地區煤電結構優化方案,重點淘汰連續三年未發電的“僵尸”機組、未按規定延壽的超期服役機組以及未實現超低排放改造的機組,全年淘汰落后機組103萬千瓦。2018年,關停未取得發電許可的違規機組以及單機容量20萬千瓦及以下的純凝機組,全年淘汰落后機組100萬千瓦以上。2019年,淘汰改造后供電煤耗仍高于國家標準的機組,淘汰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及洛陽、三門峽、平頂山(以下簡稱“7+3”城市)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下純凝機組。到2020年,全省煤電企業淘汰落后產能400萬千瓦以上。
2.實施鍋爐節能改造。2017年,制定煤電機組節能環保標桿引領行動計劃,對標同類型機組先進水平,完成560萬千瓦以上煤電機組節能升級改造,新增供熱能力4800萬平方米。充分發揮現有熱電機組供熱能力,新建(改造)供熱管網總長度511公里。2018年,重點推進城市和產業集聚區周邊純凝發電企業實施供熱改造以及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進行綜合節能升級改造。到2020年,累計完成3500萬千瓦煤電機組節能升級改造,新增供熱能力2.2億平方米,全省煤電企業平均供電標煤耗降低至300克/千瓦時以下。
3.有序推進綠色煤電建設。2017年,制定我省防范化解煤電過剩產能風險細化方案,執行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有序推進低排放、高效率、少耗煤的核準在建煤電項目建設,投產120萬千瓦;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共投產綠色煤電裝機972萬千瓦。嚴控新增煤電規模,除熱電聯產項目外,原則上不再核準2020年前投產的煤電項目。到2020年,全省煤電企業60萬千瓦及以上高效清潔煤電機組占比達到60%左右。
(二)煤炭領域。
1.嚴格控制煤炭產能。2017年,制定實施在建煤礦項目分類處置方案,停建8個總規模265萬噸/年項目,緩建9個總規模735萬噸/年項目至2020年以后,共計壓縮新增產能1000萬噸。嚴格實施增減掛鉤減量置換,續建11個項目。確保完成去產能工作任務,關閉退出礦井101對、產能2014萬噸。2018年,關閉剩余應退出煤礦產能,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全省6254萬噸去產能任務。到2020年,全省煤炭產能控制在國家規劃的1.65億噸以內,省骨干煤炭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90%以上。
2.發展現代煤炭物流。2017年,推進河南能源義馬、省投資集團鶴壁、國投內鄉三個煤炭物流園區建設,建成義馬煤炭物流園區。2018年,全面啟動省屬骨干煤炭企業礦區型儲配中心、輸煤集運站及連線鐵路建設。到2020年,建成鶴壁、內鄉煤炭物流園區,全省新增煤炭周轉能力3000萬噸,培育發展一批省屬專業化大型煤炭物流公司,中原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初具規模。
3.促進省骨干煤炭企業轉型發展。2017年,出臺省屬煤炭、電力企業戰略重組一體化合作方案。2018年,進一步強化煤電聯營,以股權合作為重點推進省屬企業煤電一體化。加快河南能源集團煤化工高端化發展,2020年乙二醇產能達到150萬噸以上,建成全國最大的乙二醇及深加工基地。推動平煤神馬集團尼龍化工、煤焦化工發展,2020年尼龍系列產品產能達到200萬噸,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尼龍城;焦炭產能達到1700萬噸,利用焦爐尾氣建成4吉瓦高效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形成完整的煤焦化產業鏈條。支持煤炭企業建設綠色礦山和智慧煤礦,實施精煤行動,加強洗選能力建設,提供優質清潔產品,到2020年,全省煤炭洗選率達到67%。
(三)多元利用生物質能。
2017年,編制“十三五”生物質發電建設方案,啟動生物質熱電聯產縣域清潔供熱示范項目建設。2018年以后,有序推進秸稈發電和垃圾發電等熱電聯產項目,穩定燃料乙醇生產規模,加快推進纖維乙醇等產業化發展。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0萬千瓦。
(四)農村能源綜合創新。
1.率先啟動蘭考示范縣建設。2017年,完成蘭考縣試點建設規劃綱要編制并爭取國家批復,啟動垃圾發電、地熱供暖等專項工程,建設以分布式為主的多能互補能源系統。到2020年,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生活垃圾回收和處理率、農作物秸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農村能源生產消費結構顯著優化。
2.持續推進后續示范縣建設。根據蘭考試點建設經驗,在具備一定前期工作基礎的永城、虞城、商水等地開展示范。到2020年,根據試點情況,在全省范圍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