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氣余熱利用發展現狀分析
余熱資源是指在現有條件下,在能源利用設備中沒有被利用的多余或廢棄的能源,是有可能回收而尚未回收的能量,廣泛存在電站鍋爐及工業設備中。余熱屬于二次能源,我國余熱資源豐富,各種工業爐窯的能量支出中,廢氣余熱約占15%~35%,鍋爐煙氣熱損失是各項熱損失中最大的一項,一般在5%~8%之間。特別是在鋼鐵、電力、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石油與石化、輕工、煤炭等行業,余熱資源約占其燃料總消耗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達60%。目前,我國余熱資源利用比例低,大型鋼鐵企業余熱利用率約為30%~50%,其他行業則更低,余熱利用提升潛力大。
雖然近幾年民眾和政府環保意識不斷加強,政府對節能減排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火電裝機容量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及同比增長情況有所下降,但是二者下降均非常有限。從截至2007-2011各年底發電裝機總容量及火電裝機容量來看,均處于平穩增長趨勢。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增長維持在8%以上,每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中,火力發電仍然是重中之重。
國家出臺的《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2011)》已經對火電廠的煙塵、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重要污染物的排放均提出了比發達國家更加嚴格的指標。這就要求發電企業必須采用效率更高的除塵、脫硫和脫硝設備,必須采用生成氮氧化物超低的新一代低NOx燃燒技術,這將大大地增加企業的環保成本。因此,發電企業面臨污染物排放的總量控制和指標控制的雙重壓力,不得不在提高機組參數、提高效率、節水、節油、節電以及余熱回收方面下功夫,這增加了電廠投資和運行成本。對鍋爐輔助設備制造廠來說帶來了新的市場,對煙氣余熱回收這種新項目的推廣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
2012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以[2012]1662號文下發了《關于開展燃煤電廠綜合升級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發電企業針對單機容量大于10萬千瓦、小于100萬千瓦的燃煤機組實施綜合升級改造,項目的年節能量包括發電降耗和供熱改造提效兩部分,并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支持。其中鍋爐系統改造項目列為首項的是“鍋爐排煙余熱回收利用”,升級提效的效果是“采用煙氣余熱利用換熱器技術,若排煙溫度降低30℃,機組供電煤耗可降低1.8克/千瓦時,脫硫系統耗水量減少70%”。目前鄭鍋鍋爐煙氣余熱回收已是一項成熟技術,適用于排煙溫度比設計高20℃的機組運用。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文件的下發,對煙氣余熱回收利用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煙節能減排是我國當前推動工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國策。隨著《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我國火電行業在培養大型化、規模化的大中型電站的同時,向低能耗、低排放的方向發展,而煙氣余熱利用換熱器能夠在降低大型火電鍋爐能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除塵器的除塵效果,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煙氣余熱利用換熱器未來將迎來廣泛的市場空間。雖然國內開展燃煤電廠余熱深度利用研究已有較長時間,但煙氣余熱利用換熱器技術的成熟及應用始于近兩年,仍存在推廣及應用速度緩慢及市場機制不健全、產品標準不統一、技術交流欠缺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相關協會及政府部門應首先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積極扶持煙氣余熱利用換熱器骨干企業并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健全行業的市場管理機制,規范監督管理;其次還應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國內新型省煤器生產企業與國外同行業先進企業的溝通交流,推動技術引進與吸收,不斷提高行業的整體水平。